粽情沈荡・悠游古韵│我校国际生沉浸式体验海盐端午民俗

发布者:张佩佩发布时间:2025-06-04浏览次数:10

粽叶飘香,古意盎然。5月31日,“粽情沈荡·悠游古韵”2025年沈荡镇端午活动在海盐县沈荡镇热闹启幕。我校来自俄罗斯、斯里兰卡、巴基斯坦、也门等国家的国际学生们走进千年古镇,通过裹粽子、点雄黄、穿汉服等民俗体验,深度感受中华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。

粽情沈荡‧悠游古韵

  

巧手裹粽:指尖翻飞间的文化对话

在沈荡镇文化礼堂,国际生们围坐在八仙桌前,跟随非遗传承人学习包粽子。糯米、红豆、咸蛋黄等食材整齐摆放,粽叶在手中翻转折叠成漏斗状,填入馅料、压实捆扎……看似简单的步骤,却考验着手法的细腻。来自也门的夕小飞小心翼翼地捆扎粽叶,初次尝试裹粽子,虽然屡屡“露馅”,但经过多次练习,最终成功包出了像样的三角粽。“在我们的国家没有这种习俗,第一次做确实很难,但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!”夕小飞笑着说,“今天了解了很多中国文化,尤其是端午节,我知道它对中国人来说非常重要。”

活动现场还设置了粽子文化小课堂,通过图文展板和实物展示,介绍了粽子从“角黍”到节庆美食的演变历程,以及不同地域的粽子特色。国际生们惊讶地发现,小小的粽子竟蕴含着屈原投江的典故、祈福纳祥的寓意,更串联起长江南北的饮食文化差异。

  

古韵雅集:汉服加身感受千年风华

青砖黛瓦间,一场别开生面的汉服体验正在进行。留学生们换上广袖流仙裙、交领右衽衫,在礼仪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揖礼、行万福。从贲湖老街漫步至沈荡酿造厂,沉浸式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。俄罗斯学生美星对汉服饰文化赞不绝口:“我们穿了漂亮的汉服,还做了发型,今天在这里的体验非常棒!”

  

民俗点睛:雄黄点额间的文化印记

“点雄黄,驱五毒,端午安康福满屋。”在古镇街巷的民俗摊位前,中医师用毛笔蘸取雄黄,在留学生额头轻点朱砂。来自俄罗斯的丹尼拉起初有些紧张,当听说雄黄有驱邪避疫的寓意后,主动要求再点一次:“这个红色的印记很特别,像是给我贴上了‘端午护身符’。

  

文化共鸣:传统节庆里的世界语言

此次活动由海盐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、沈荡镇人民政府联合主办,旨在通过“民俗体验+古镇巡游”的形式,打造“可触摸、可参与、可传播”的文化交流场景。正如沈荡镇相关负责人所言:“端午不仅是中国的传统节日,更是世界感知中华文化的窗口。当外国留学生亲手包粽子、穿汉服时,他们不再是文化的旁观者,而是文明互鉴的参与者和传播者。”



关闭